·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集团邮箱 中文版English

联系我们 更多>>

公司名称:百事通企业投资集团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枫林路12号

电话:(8629)81773060

传真:(8629)81773060

集团新闻

王湧董事长关于《民营企业应主动担当 合力推进精准扶贫》署名文章被新华网等重要媒体刊载

来源:董事会办公室  责任编辑:  点击:5181  发布时间:2016-7-1

628下午,陕西省十一届政协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在西安开幕。聚焦陕西省实施精准扶贫,提高扶贫实效情况。特编载陕西省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百事通企业投资集团董事长王湧的发言文章,王湧建议发挥民营企业优势,合力推进精准扶贫。全文如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脱贫攻坚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民营企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脱贫攻坚战中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成为精准扶贫的实践者和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为精准扶贫脱贫贡献力量。

一、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为民营企业提出了新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提出“精准扶贫”的重大理论与政策命题,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入“精准扶贫”新阶段。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贫富两极分化,必然会造成新的经济危机,无法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犯罪和绝望,势必影响社会稳定,也影响企业的发展环境。因此,民营企业也应充分认识到扶贫工作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特殊重要性,更应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精准扶贫之间的关联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有所担当,有所作为。

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从我省来看,省级标准下贫困人口已由2010年的930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316.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0年的35.7%下降到12.4%,贫困地区群众收入增速始终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以上,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应该看到,和全国一样,陕西扶贫工作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新阶段。我们前期进行过深入调研,深切感受到我省扶贫脱贫的任务依然艰巨。一是贫困面广、贫困人口规模大。全省贫困县56个,占全省县()数的一半以上。省级标准下贫困人口316.7万人,“十三五”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年均脱贫100万人以上。二是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贫困人口收入上限(即现价2950元)仅为全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11%34%。同时,由于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分布于连片特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因灾、因病、因学极易造成返贫。

我们应该认识到,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是政府的重要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因为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强大合力,企业参与是其中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政府要合理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提高参与度,尽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协同推进的扶贫格局,为打赢扶贫攻坚战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二、民营企业在精准扶贫中大有作为

目前,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2015年,我省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省增加值的53.4%,其中工业占50.3%,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精准扶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从我们自身的发展经历来看,民营企业在市场的摸爬滚打中,已经积累了市场化、规模化扶贫的有益经验。事实上,民营企业也一直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力量。早在1989年,我省就依托良好的工业产业基础和企业扶贫帮困传统,安排了260多家省属大型国有企业参与扶贫工作。十六大以后,又动员全省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并安排了32家民营企业开展包村扶贫工作。广大民营企业投入大量资金,支持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参与扶贫开发的民营企业家典型,为更广泛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探索了新路子,积累了新经验。特别是2010年开展千企千村扶助行动以来,企业通过项目、技术、信息等方式实施帮扶项目,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取得了明显成效。

进入精准扶贫新阶段,民营企业将大有作为。一是为贫困地区注入发展活力。企业作为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通过精准帮扶,可以扶到“点子上”和“根子上”,推动发展能力最强的组织与发展需求最迫切的群体之间实现有效对接,促进政府与市场力量融合,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扶贫资源效能。二是拓展社会扶贫的领域和空间。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我省扶贫财政投入总体不足,2015年中省财政专项扶贫投入每人仅为700元。说明扶贫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可以改变扶贫开发主要靠政府投入的单一模式,有助于补齐政府扶贫的“短板”,缓解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中财政投入不足的压力,拓宽扶贫开发资金投入的渠道,充实社会扶贫力量。三是在精准扶贫中互利双赢。民营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共同开发贫困地区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同时,企业在精准扶贫中可以锻炼培养人才,塑造企业文化和形象,形成企业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实现贫困群众脱贫、企业增加效益的双赢局面。在新的条件下,我们民营企业要将重心下沉,积极向贫困村和贫困户流动,实现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

三、积极营造民营企业精准扶贫的良好环境

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扶贫攻坚,必须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凸显民营企业精准扶贫实效。要必须改变现行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政府热、社会弱、市场冷”的被动局面,着力构建政府和社会力量有机结合的新机制,使民营企业精准扶贫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

一是突出问题导向创新扶贫开发路径。精准扶贫,产业是核心,市场是关键,最重要的是产业扶贫。经验告诉我们,精准扶贫光给钱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是让老百姓有致富的产业。民营企业要因地制宜,创新举措,针对不同的帮扶对象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慈善扶贫和精神扶贫。要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帮扶形式可以一企帮一村,也可以多企帮一村或者一企帮多村,但重在精准实效。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发挥人才、技术、资金、渠道和管理等各种优势,探索精准扶贫多种方式。要不断创新合作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民营企业采取包括合资、合营、入股(混合所有制)、承包、合作社或者公司+集体+基地+合作社+贫困农户等多种形式,建立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使民营企业与乡村集体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而提升帮扶效应。

二是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民营企业精准扶贫不能靠行政命令,必须建立政策激励、互惠互利机制。要构建激励民企参与扶贫工作的氛围和政策环境,加强顶层设计,从税收、信贷等方面对积极参与产业扶贫的民营企业提供政策支持,调动民营企业参与扶贫。要切实改变政策不配套问题,统筹协调财政、税收、农业、国土、林业等部门,制定出台对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要加快完善企业扶贫的财政、金融和税收等支持性政策,积极探索省级财政资金和民营企业扶贫资金的整合机制。建立以项目为基础,在保持各自资金相对独立的情况下,有效整合财政资金和企业扶贫资金,弥补因单方资金不足而导致项目难以实施的困境。要完善民营企业扶贫的税收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利用财政贴息资金对于扶贫效果好、社会影响大的参与扶贫工作的民营企业在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对参与产业扶贫的民营企业,要为其配套与产业发展相关的土地整理、农田灌溉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在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农民培训、基地认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给予一定的补助或奖励,以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三是进一步健全企业精准扶贫服务保障。积极做好民营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的衔接沟通对接,确保瞄准帮扶对象。在项目规划、资金安排上给予配合,真正做到组织配合、制度配合、土地配合、劳力配合、观念配合。积极为民营企业参与扶贫提供政策、项目、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引导民营企业将发展规划与扶贫开发整体布局结合起来。加强对民营企业精准扶贫的宣传奖励力度,及时总结民营企业在精准扶贫工作方面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新模式,辐射引领更多企业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上来,使民营企业在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老百姓中有口碑。

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坚持共享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是我们的共同愿景。我们将在精准扶贫的实践中坚持创新理念,开启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新模式,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三个陕西”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华网陕西资讯正文:

http://www.sn.xinhuanet.com/snzx/20160628/3237405_c.html

中国网>首页委员·讲述

http://cppcc.china.com.cn/2016-06/29/content_38769873.htm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首页 > 非公经济频道> 最新报道

http://www.sme.gov.cn/cms/news/100000/0000000082/2016/6/29/61db6ee629b0404d8e4f625840e6222a.shtml